每周市場評述(20220912-20220916)
上周市場回顧
進入9月第三個交易周,市場整體較前一周下跌。兩市成交金額周均下跌至8,034.36億元,北向資金周凈流出60.88億元,兩融余額15,909.58億元。截至上周五收盤,上證綜指周跌4.16%,收于3,126.40點,深證成指周跌5.19%,收于11,261.50點,滬深300周跌3.94%,收于3,932.68點,創業板指周跌7.10%,收于2,367.40點。各行業來看,沒有上漲的板塊,電氣設備、公用事業、化工跌幅居前,分別為-9.30%、-7.92%、-7.31%。
市場熱點
8月財政數據:收入改善,后續亮點在廣義財政
8月在經濟復蘇和低基數的共同影響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明顯回升。8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上升5.6%,剔除留抵退稅影響后,單月同比增速9.3%,較上月上升6.6%。中央和地方財政同步好轉,剔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提升6.3%至10.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提升8.4%至9.0%。收入回升一方面是確實受到了經濟復蘇的提振,但是21年同期低基數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前8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共完成預算的65.7%,仍落后往年,財政收入恢復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8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回落,前8個月支出完成預算61.8%,與過去兩年基本持平。民生類支出和基建類支出增速普遍下滑,基建類支出增速下滑相對更大。
8月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收窄,但土地成交價款同比跌幅擴大,土地成交面積同比正增長則與集中供地節奏有關,土地對基金收入的拖累沒有明顯緩解。8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大幅回落,主因是高基數擾動,但前8個月支出進度仍為近五年最高。后續隨著5000億專項債額度下發,預計政府性基金仍將保持較快增速。
針對小微企業的紓困政策還在延續,例如國務院明確年內再為制造業企業退稅320億,9月1日后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稅費緩繳再延長4個月,預計年內財政收入將難有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廣義財政是后續發力的關鍵:一方面,5000億專項債盤活限額接續第二本賬資金,年內基建資金充裕;另一方面,第二批3000多億政策性金融工具繼續為重大項目補充資本金。
23年地方財政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年初1.65萬億上繳利潤和后續政策性金融工具大幅彌補了年內財政收支缺口,同時大量使用結余資金也意味著23年財政空間被大幅壓縮;若土地交易遲遲無法得到改善,則“余糧”不足的情況下23年地方財政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而這也可能倒逼政策在房企融資端進一步松綁。
存款掛牌利率下調,《通脹削減法案》悲觀預期發酵
上周銀行板塊下跌0.85%,跑贏大盤3.09%。9月15日,六大行、招行官網發布公告稱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次日,浦發、中信、民生、光大、平安、華夏、廣發等股份行相應跟進。從調整幅度來看,活期存款利率均由0.3%降至0.25%;長期限定期存款下行幅度相對更大,其中:3M-2Y期降幅多在10bp左右,3Y、5Y下調幅度在10-50bp;通知存款、協定存款下調幅度多為10bp。 不同于4月份定期存款報價上限的調整(主要影響2Y及以上定期存款),此次主要調整掛牌利率,且涉及各類期限存款。其中,對于活期存款,存量和增量能即刻實現成本優化;對于定期存款,新增及到期后續作存款能獲得相應成本節約。因此短期看,對活期存款占比較高的銀行,以及短期內定期存款到期量較大的銀行提振效果更明顯;中長期看,隨著存量定期存款陸續到期重定價,定期存款(特別是3Y以上期限品種)利率下調對于核心負債成本管控的效果將逐步釋放。
上周電氣設備板塊下跌9.30%,跑輸大盤5.36%。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中有關電動車和鋰電產業鏈部分的悲觀預期在市場情緒中發酵,其稅收抵免優先考慮上游金屬、電池材料、動力電池等生產在美國本土以及在其自由貿易伙伴的,與中國等國家相關的部分比例的材料及制造可能被排除在外。同時,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也宣稱將“降低對中國原材料、電池和半導體產品的依賴性”。目前全球超過80%的產能在中國,中國光伏企業是全球的第一梯隊。歐美無論如何打壓,都必須依靠中國強大的光伏制造業。中國鋰電產業亦然,政府出臺各項扶持政策,僅補貼就達到了數千億元。同時,中國鋰電池產業鏈發展壯大,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裝機量連續5年全球裝機量第一,配套的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產業鏈也都實現了國產化,其中部分優秀的企業已實現順利出海。中國鋰電產業鏈和光伏產業鏈具備堅實的全球競爭力,無懼海外短期事件的擾動,看好新能源產業鏈的長期向好發展。
投資策略及行業配置
上周大盤較前一周下跌,周期股、科技股跌幅最大。2021年,全球股市基本延續了2020年疫情后反彈向上的走勢,多數國家股指年內創下新高。全球市場繼續交易“疫情復蘇”+“寬貨幣”邏輯。全球主要國家股票市場還是延續了2020年的上漲行情。從國內股市的表現看,滬深300全年下跌5.2%,創業板指數卻上漲12%。同時,2021年股票市場一個重要的特征是行業指數表現差異很大,漲幅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電力設備、有色、煤炭;跌幅前三的行業分別為家用電器、非銀金融、地產。表現最好的電力設備板塊上漲47.86%;表現最差的行業家用電器下跌19.54%。行業表現出現如此巨大差異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有兩個:中國經濟因為疫情控制得當,2020年率先復蘇,但復蘇動能在下半年開始減弱,比如下游地產、汽車、家電銷售數據開始疲弱;雖然下游需求趨弱,但是上游供給端復產較慢,同時流動性充裕,造成各個產業鏈都是上游價格上漲,導致各行業利潤端集中于上游。對應股票市場漲幅靠前的多數是上游行業,比如煤炭、有色、乃至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鋰礦、光伏行業中的多晶硅。下游行業由于需求疲弱,同時上游價格高企還在損失其毛利率。最典型是家電行業,一方面銷售受到地產需求的影響,一方面有色等產品價格上漲還在擠壓成本。
通過對經濟周期、政策環境的觀察分析,我們認為2022年股票市場處于“蓄勢待發”的階段。上半年受經濟數據較弱影響,市場情緒可能相對悲觀,但同時政策寬松的預期會逐漸增強,整體呈現出弱經濟、寬政策的特征。下半年經濟數據會逐漸好轉,同時政策效應也會逐漸顯現,宏觀經濟將走向“小復蘇”,股票市場可能會出現中等級別行情。但如果國外經濟受到美國緊縮、疫情反復等影響而導致中國國內經濟和投資環境出現明顯的比較優勢,也可能會存在大級別的股票行情。
根據以上預判,我們在2022年建議重點關注國內政策和政府工作導向的變化,及時跟蹤中央對經濟預判的表述和政策調整力度。投資上,我們會在上半年保持股票的中性倉位,并在行業配置上適度分散,在指數震蕩回落中逐步增加股票配置。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下三方面:加強對價值龍頭的跟蹤研究,通過仔細分析其資產質量、現金流情況、公司戰略調整三大因素分析其合理買入的價格區間,在上半年機會臨近時果斷加倉;對成長型的熱點賽道(新能源車、光伏、風電、軍工等),做好對新技術、新變化的跟蹤研究,挖掘成長機會,同時注意過度追逐熱點的風險;行業上重點加強對消費、醫藥、科技等受益于高質量經濟發展方向的行業研究。
從中長期角度,在注冊制和退市新規實施背景下,優勝劣汰機制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個股分化將是中長期趨勢,龍頭企業和優質成長企業將持續受益。
(數據來源:Wind,市場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與未來業績保證)
聲明:本材料由國金基金編寫,未經國金基金事先書面同意,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傳送、復印、復制、刊登、發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載的數據、資料及觀點僅提供作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材料所載內容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國金基金認為可靠,但國金基金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證。因使用本材料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國金基金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