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市場評述(20221010-20221014)
上周市場回顧
進入10月第一個交易周,市場整體較前一周上漲。兩市成交金額周均上漲至6,989.03億元,北向資金周凈流出62.52億元,兩融余額14,439.44億元。截至上周五收盤,上證綜指周漲1.57%,收于3,071.99點,深證成指周漲3.18%,收于11,121.72點,滬深300周漲0.99%,收于3,842.47點,創業板指周漲6.35%,收于2,434.22點。各行業來看,醫藥生物、電氣設備、農林牧漁漲幅居前,分別為7.54%、7.33%、7.18%,食品飲料、銀行、房地產跌幅居前,分別為-4.73%、-1.87%、-1.70%。
市場熱點
9月通脹數據:通脹低于預期
9月CPI環比上升0.3%,同比增長2.8%,核心CPI同比增長0.6%,服務價格同比增長0.5%,消費品價格同比上升4.3%。從分項看,9月同比增速較8月上升的主要是食品煙酒,增速上升1.8%。
9月食品同比增速漲幅擴大,鮮菜和豬肉影響最大,非食品價格繼續表現疲弱。從同比看,食品價格上漲8.8%,漲幅比上月擴大2.7%,影響CPI上漲約1.56%;非食品價格上漲1.5%,漲幅比上月回落0.2%,影響CPI上漲約1.21%。9月雖然食品價格同比增速上行,但CPI同比整體低于市場預期。考慮到年底生產端補庫存的季節性規律、春節時間提前至1月放大居民消費需求、以及外需疲弱傳導至國內等因素影響,需要貨幣政策適當調整,釋放流動性滿足國內實體經濟需求,同時穩定經濟增長預期,結合通脹走勢來看,四季度將是相對較好的時間窗口。
9月PPI環比下降0.1%,同比增長0.9%,其中生產資料同比增長0.6%,生活資料同比增長1.8%。PPIRM同比增長2.6%。
9月生產資料價格中,采掘業環比下降0.8%,原材料業環比上升0.1%,加工業環比下降0.3%。9月份,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降,基建投資項目逐步落實,國內部分行業需求回升,工業品價格走勢整體下行,但下行態勢趨緩。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有30個,比上月減少2個。
PPI同比增速已經連續三個月低于市場預期,與此同時出現的是工業企業去庫存周期。年底生產端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一是海外圣誕節消費旺季疊加歐美經濟衰退,可能對我國外貿型企業生產訂單產生不確定性影響,二是生產企業產成品庫存高企的情況下,四季度補庫存季節效應表現的不確定性。高基數影響下,四季度PPI同比增速可能落入負增長區間。
醫藥利好頻繁落地,信創產業加速推進
上周醫藥生物板塊上漲7.54%,跑贏大盤6.55%,漲幅排名第一。近期政策端陸續釋放正向信號,板塊情緒積極改善。10月14日,江西《肝功生化類檢測試劑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的文件(征求意見稿)》流出,此方案的基本原理與骨科國采的方案類似,總體規則更加溫和,超出市場預期,有望帶動IVD板塊估值修復;10月12日,國家醫保局對此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談判藥品續約建議做出回復,表示已將新增適應癥納入簡易續約考慮范圍,簡易續約產品降價比例相對寬松、申報流程明顯簡化,對醫保基金影響小、患者數量相對少的新增適應癥的醫保準入帶來更多利好。結合此前:脊柱集采落地力度溫和、醫保局表態創新器械暫不集采、衛健委出臺財政貼息貸款保障醫院設備采購資金、醫療服務關于種植牙價格超預期等事件,市場對于醫藥板塊信心明顯改善,板塊估值或有望迎來修復。
上周計算機板塊上漲6.61%,跑贏大盤5.63%。2022年信創產業開啟規模化應用,由黨政信創向金融、電信等行業信創拓展,從政策驅動走向政策+市場需求雙輪驅動。黨政信創下沉、行業信創接力,信創產業建設加速推進。從政策端看,《“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明確數字經濟建設進入新發展期,2025年前基本實現政務信息化的安全可靠應用。從產業端看,隨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信創生態日臻完善(華為鯤鵬生態、中國電子PKS體系生態、曙光&海光生態),產業鏈核心環節(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辦公軟件等)已基本實現國產化,未來國產基礎軟硬件產品從“能用”向“好用”發展更多要靠“多用”。短期看,今年以來部分受疫情影響延后的信創相關招投標采購需求將在四季度加速釋放。中長期看,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推出,“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有望開始逐步落地。板塊呈現政策預期——政策落地——業績有望兌現的順序,建議等待政策落地,產生實際需求時布局。
投資策略及行業配置
上周大盤較上周上漲,科技股漲幅最大,其次是周期股、消費股,金融地產股基本持平。2021年,全球股市基本延續了2020年疫情后反彈向上的走勢,多數國家股指年內創下新高。全球市場繼續交易“疫情復蘇”+“寬貨幣”邏輯。全球主要國家股票市場還是延續了2020年的上漲行情。從國內股市的表現看,滬深300全年下跌5.2%,創業板指數卻上漲12%。同時,2021年股票市場一個重要的特征是行業指數表現差異很大,漲幅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電力設備、有色、煤炭;跌幅前三的行業分別為家用電器、非銀金融、地產。表現最好的電力設備板塊上漲47.86%;表現最差的行業家用電器下跌19.54%。行業表現出現如此巨大差異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有兩個:中國經濟因為疫情控制得當,2020年率先復蘇,但復蘇動能在下半年開始減弱,比如下游地產、汽車、家電銷售數據開始疲弱;雖然下游需求趨弱,但是上游供給端復產較慢,同時流動性充裕,造成各個產業鏈都是上游價格上漲,導致各行業利潤端集中于上游。對應股票市場漲幅靠前的多數是上游行業,比如煤炭、有色、乃至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鋰礦、光伏行業中的多晶硅。下游行業由于需求疲弱,同時上游價格高企還在損失其毛利率。最典型是家電行業,一方面銷售受到地產需求的影響,一方面有色等產品價格上漲還在擠壓成本。
通過對經濟周期、政策環境的觀察分析,我們認為2022年股票市場處于“蓄勢待發”的階段。上半年受經濟數據較弱影響,市場情緒可能相對悲觀,但同時政策寬松的預期會逐漸增強,整體呈現出弱經濟、寬政策的特征。下半年經濟數據會逐漸好轉,同時政策效應也會逐漸顯現,宏觀經濟將走向“小復蘇”,股票市場可能會出現中等級別行情。但如果國外經濟受到美國緊縮、疫情反復等影響而導致中國國內經濟和投資環境出現明顯的比較優勢,也可能會存在大級別的股票行情。
根據以上預判,我們在2022年建議重點關注國內政策和政府工作導向的變化,及時跟蹤中央對經濟預判的表述和政策調整力度。投資上,我們會在上半年保持股票的中性倉位,并在行業配置上適度分散,在指數震蕩回落中逐步增加股票配置。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下三方面:加強對價值龍頭的跟蹤研究,通過仔細分析其資產質量、現金流情況、公司戰略調整三大因素分析其合理買入的價格區間,在上半年機會臨近時果斷加倉;對成長型的熱點賽道(新能源車、光伏、風電、軍工等),做好對新技術、新變化的跟蹤研究,挖掘成長機會,同時注意過度追逐熱點的風險;行業上重點加強對消費、醫藥、科技等受益于高質量經濟發展方向的行業研究。
從中長期角度,在注冊制和退市新規實施背景下,優勝劣汰機制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個股分化將是中長期趨勢,龍頭企業和優質成長企業將持續受益。
(數據來源:Wind,市場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與未來業績保證)
聲明:本材料由國金基金編寫,未經國金基金事先書面同意,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傳送、復印、復制、刊登、發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載的數據、資料及觀點僅提供作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材料所載內容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國金基金認為可靠,但國金基金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證。因使用本材料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國金基金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