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
事件:6月10日,央行發布5月份貨幣金融數據,其中社融新增3.19萬億(前值3.09萬億),分項上看,新增人民幣貸款1.55萬億,政府債券新增1.14萬億。
點評:
首先,5月份社融數據大幅超預期,市場預期的均值2.83萬億,實際值3.19萬億與去年5月份同比多增1.48萬億,主要來自于政府債券同比多增7505億元,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3647億元,企業債券同比多增1938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增1604億元。5月份地方政府債密集發行,是導致社融多增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社融存量增速繼續大幅回升,與名義GDP的缺口在拉大,宏觀杠桿率將明顯抬升。新增社融大幅超預期,推升社融存量增速從4月份的12%上升至12.5%,但名義GDP增速回落,社融存量增速與名義GDP的缺口在拉大:
數據來源:wind,國金基金整理
從2019年一季度以來,社融增速開始趨勢性回升,但是名義GDP增速依然趨勢回落,社融擴張對名義總需求的拉動不明顯。疫情發生以來,社融增速繼續大幅抬升,但名義GDP大幅回落,意味著信用擴張對實體經濟的拉動作用在減弱。前瞻性地看,今年名義GDP增速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赤字率倒推大概在5.4%(去年為7.8%),后續,考慮新增特別國債1萬億可能繼續推升社融存量增速,意味著社融存量增速與名義GDP的缺口可能繼續走闊,宏觀杠桿率明顯抬升。
再次,政府、企業部門加杠桿,居民部門杠桿增速下降。今年前5月份,居民部門新增信貸2.58萬億(去年同期近3萬億),企業部門新增信貸7.84萬億(去年新增5.35萬億),企業債券融資新增2.98萬億(去年同期1.42萬億),政府債券融資新增3.05萬億(去年同期1.77萬億)。去年7.30政治局會議明確不把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居民部門杠桿率上升速度放慢,而疫情以來,企業通過發債、信貸融資增長明顯,但更多融資是防御性需求,疫情發生之后,企業增加了對貨幣資金、金融類資產的儲備,但對實體經濟的需求增加有限。政府部門杠桿上升明顯,亦與疫情發生之后,財政收入下降而支出上升有關,并未明顯擴張對實體的需求。近期,監管加強了對企業拿銀行貸款買理財、結構性存款,甚至違規進入股市、房地產等行為的限制,預計企業部門的信貸擴張速度將放慢。
總體上看,盡管社融增速大幅回升,但主要是政府、企業部門加杠桿所致,政府由于財政赤字被動擴大,杠桿抬升,企業部門杠桿率上升亦未明顯推動對實體經濟的需求,而房地產周期下行,居民部門杠桿增速下降,使得社融增速對名義總需求的拉動走弱。后續,盡管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依然可能抬升社融增速,但其主要是推升宏觀杠桿率,對名義GDP增速的推動依然有限。
從債市策略看,社融數據公布之后,債市收益率總體略有回落,經歷了利率重定價的巨幅調整之后,債市對社融大超預期的利空表現已經鈍化。后續,若經濟回升的幅度低于預期,將為債市收益率下行提供交易性機會。
(國金基金:葉偉平)
免責聲明:本材料由國金基金編寫,未經國金基金事先書面同意,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傳送、復印、復制、刊登、發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載的數據、資料及觀點僅提供作參考之用,國金基金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證。因使用本材料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國金基金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