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融改革、金融創新的推進,非法集資、非法證券活動的手法也是花樣翻新,令人防不勝防。近日,接上峰指示、匯粉絲苦楚,我們總結了近期非法集資、非法證券活動的一些新手法,幫助廣大投資者升級自己知識庫。
非法集資方面,打著互聯網金融創新旗號的P2P領域成為非法集資的新溫床。一般而言,不法分子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概念,設立網絡借貸平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通過假造借款人及虛假標的等手段吸納公眾資金,隨后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致使投資者血本無歸。
非法證券活動方面,不法分子則抓住投資者急于賺錢的心理,通過非法薦股、代客操盤、推銷炒股軟件等方式鼓吹高收益,誘使投資者落入陷阱。以非法私募股權為例,個別不法機構對外宣稱自己是合法的陽光私募基金公司,非法從事證券投資管理和企業資產委托管理業務,通過發售證券資產集合產品募集資金,并每日公布偽造的產品和凈值、收益率等指標,最終以種種理由不予履約的行為。
面對“與時俱進”的不法分子,投資者該如何防范?我們認為,投資者只要能做到對高息“誘惑”不動心,對企業“實力”不盲目崇拜,對“官方”背景不迷信,對熟人“熱心”不輕信,對創新理財“產品”慎投資,落入投資理財陷阱的概率將大大降低。
另外,廣大投資者切莫抱有僥幸的心理,認為出事之后會有政府、銀行兜底,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因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而所形成的債務和風險,不得轉嫁給未參與非法集資活動的國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任何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