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市場評述(20220523-20220527)
上周市場回顧
進入5月第四個交易周,市場整體較上周下跌。兩市成交金額周均上漲至8,502.44億元,北向資金周凈流出95.80億元,兩融余額15,218.98億元。截至上周五收盤,上證綜指周跌0.52%,收于3,130.24點,深證成指周跌2.28%,收于11,193.59點,滬深300周跌1.87%,收于4,001.30點,創業板指周跌3.92%,收于2,322.48點。各行業來看,交通運輸、汽車、休閑服務漲幅居前,分別為2.51%、1.47%、1.38%,家用電器、電氣設備、綜合跌幅居前,分別為-3.99%、-3.99%、-3.57%。
市場熱點
穩增長政策持續升溫,政策出臺和落地較預期仍偏弱
5月23日,國常會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會議決定,實施6方面33項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財政及相關政策;二是金融政策;三是穩產業鏈供應鏈;四是促消費和有效投資;五是保能源安全;六是保障基本民生。會議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狠抓落實。
5月2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重要講話,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就業、工業生產、用電貨運等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沖擊時還大。當前正處于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必須搶抓時間窗口,努力推動經濟重回正常軌道。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著力保市場主體以保就業保民生,保護中國經濟韌性,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實現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舉措上半年基本實施完成,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
國常會和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顯示穩增長政策的進一步升溫,急迫性愈發凸顯,未來的發力點主要在六個方面,分別是保市場主體、消費刺激、投資刺激、擴就業、保供應和穩外貿。但是總體來看,目前政策仍偏向于頂層設計層面,具體落地和傳導仍有時滯,并且政策出臺相較于下行壓力和市場預期而言仍然偏弱,后續仍有刺激政策值得期待,包括特別國債發行、專項債提前批、促消費政策、防疫策略邊際放松、地產持續放松等。關注投資端發力(新老基建)和防疫微調帶動的服務和消費預期反轉。
民航局保底補貼政策如約實施,乘用車購置稅減免政策超預期
上周交通運輸板塊上漲2.51%,漲幅排名第一,跑贏大盤4.38%。5月21日民航局保底補貼政策如約實施。5月26日,財政部、民航局發布《關于階段性實施國內客運航班運行財政補貼的通知》。通知規定,國內運輸航空公司執飛符合條件的國內客運航班,納入資金支持范圍。補貼啟動條件:原則上當每周內日均國內客運航班量低于或等于4500班(保持安全運行最低飛行航班數)時,啟動財政補貼。補貼標準:對國內客運航班實際收入扣減變動成本后的虧損額給予補貼,設定最高虧損額補貼標準上限為每小時2.4萬元。政策實施期限為2022年5月21日至2022年7月20日。該政策下國內41家航司每天平均可以飛的定期客運航班量為4500班,而每家能夠飛的航班數量則按照4月6日-5月10日的航班量份額為基數進行了劃分。其中,南航每天可以執飛700班,其次東航每天可以飛518班。由于補貼標準有上限,經營較差的航司會放棄一定配額,南航首周航班量則超基準量203班次。利好分配到更多航班數量份額的航司。
上周汽車板塊上漲1.47%,跑贏大盤3.34%。5月23日,為促進汽車產業的消費和有效投資,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由于目前新能源車不征收車輛購置稅,該政策主要針對傳統燃油車,且就歷史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實施情況來看,1.6L及以下排量車型將顯著受益。假設受惠車型平均價格(不含增值稅)為10萬元,購置稅稅率由10%減免至5%,即每輛車減免5000元購置稅,將有1200萬輛乘用車受益,普惠力度較大。因此本次購置稅減免政策將有效解決消費者購車意愿不足的問題,刺激下游需求,再疊加全國各地增加購車指標、汽車銷量補貼等政策的實施,未來乘用車市場有望持續恢復,乘用車板塊也將迎來業績和估值的雙回升。建議重點關注國內傳統車企。
投資策略及行業配置
本周大盤較上周下跌,消費股小幅上漲,科技股、金融地產股均下跌,周期股跌幅較小。2021年,全球股市基本延續了2020年疫情后反彈向上的走勢,多數國家股指年內創下新高。全球市場繼續交易“疫情復蘇”+“寬貨幣”邏輯。全球主要國家股票市場還是延續了2020年的上漲行情。從國內股市的表現看,滬深300全年下跌5.2%,創業板指數卻上漲12%。同時,2021年股票市場一個重要的特征是行業指數表現差異很大,漲幅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電力設備、有色、煤炭;跌幅前三的行業分別為家用電器、非銀金融、地產。表現最好的電力設備板塊上漲47.86%;表現最差的行業家用電器下跌19.54%。行業表現出現如此巨大差異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有兩個:中國經濟因為疫情控制得當,2020年率先復蘇,但復蘇動能在下半年開始減弱,比如下游地產、汽車、家電銷售數據開始疲弱;雖然下游需求趨弱,但是上游供給端復產較慢,同時流動性充裕,造成各個產業鏈都是上游價格上漲,導致各行業利潤端集中于上游。對應股票市場漲幅靠前的多數是上游行業,比如煤炭、有色、乃至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鋰礦、光伏行業中的多晶硅。下游行業由于需求疲弱,同時上游價格高企還在損失其毛利率。最典型是家電行業,一方面銷售受到地產需求的影響,一方面有色等產品價格上漲還在擠壓成本。
通過對經濟周期、政策環境的觀察分析,我們認為2022年股票市場處于“蓄勢待發”的階段。上半年受經濟數據較弱影響,市場情緒可能相對悲觀,但同時政策寬松的預期會逐漸增強,整體呈現出弱經濟、寬政策的特征。下半年經濟數據會逐漸好轉,同時政策效應也會逐漸顯現,宏觀經濟將走向“小復蘇”,股票市場可能會出現中等級別行情。但如果國外經濟受到美國緊縮、疫情反復等影響而導致中國國內經濟和投資環境出現明顯的比較優勢,也可能會存在大級別的股票行情。
根據以上預判,我們在2022年建議重點關注國內政策和政府工作導向的變化,及時跟蹤中央對經濟預判的表述和政策調整力度。投資上,我們會在上半年保持股票的中性倉位,并在行業配置上適度分散,在指數震蕩回落中逐步增加股票配置。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下三方面:加強對價值龍頭的跟蹤研究,通過仔細分析其資產質量、現金流情況、公司戰略調整三大因素分析其合理買入的價格區間,在上半年機會臨近時果斷加倉;對成長型的熱點賽道(新能源車、光伏、風電、軍工等),做好對新技術、新變化的跟蹤研究,挖掘成長機會,同時注意過度追逐熱點的風險;行業上重點加強對消費、醫藥、科技等受益于高質量經濟發展方向的行業研究。
從中長期角度,在注冊制和退市新規實施背景下,優勝劣汰機制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個股分化將是中長期趨勢,龍頭企業和優質成長企業將持續受益。
(數據來源:Wind,市場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與未來業績保證)
聲明:本材料由國金基金編寫,未經國金基金事先書面同意,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傳送、復印、復制、刊登、發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載的數據、資料及觀點僅提供作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材料所載內容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國金基金認為可靠,但國金基金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證。因使用本材料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國金基金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