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陸海晴
機構自購旗下產品“步履不停”。繼8月21日14家基金公司、3家券商及旗下資管機構宣布自購后,8月22日,華安基金、睿遠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亦有券商資管自購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同時,更多資金端積極信號顯現,超千億元資金持續借助ETF入市,呈現“越跌越買”的特征。部分新發基金強勢吸金,國金智享量化選股混合認購資金超過20億元,實行比例配售。
機構自購陣營不斷擴大
8月22日,華安基金公告稱,將使用固有資金投資公司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合計出資不低于5000萬元。
睿遠基金公告稱,將于近日使用固有資金申購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擬申購金額合計不低于5000萬元。同日,睿遠基金發布的另一則公告顯示,睿遠穩益增強30天持有債券基金將于9月6日至9月20日發售,基金管理人和員工將認購3000萬元并承諾至少持有1年。資料顯示,睿遠穩益增強30天持有債券基金是一只二級債基。
西藏東財基金公告稱,公司全資控股股東東方財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將于近日申購公司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合計1億元。
此外,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獲悉,博道基金近期計劃運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具體而言,公司及員工將合計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2500萬元以上。
談及計劃自購的原因,博道基金表示,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前景,堅信長期投資是分享資本市場價值的合理方式。
還有一些券商資管也加入自購陣營。興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稱,近期使用固有資金投資于公司旗下公募化運作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合計申購金額1000萬元。近一年以來,公司固有資金投資旗下公募化運作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已達4450萬元。
富國基金表示,公募掀起“自購潮”,往往對應著市場壓力與機遇并存,基金管理人通過“真金白銀”的投入,與持有人實現利益共綁,借此向投資者傳遞信心。復盤A股歷史,多次基金“自購潮”帶來積極影響,助力市場企穩反彈。
資金端積極信號顯現
除了機構積極自購外,大量資金正借助ETF入市。具體來看,8月21日,A股三大股指均跌超1%,據Choice估算,當日股票型ETF凈申購額超過45億元。從資金流向來看,寬基ETF頗受青睞,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南方中證5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凈申購額均超過7億元。
拉長期限來看,截至8月21日,7月26日以來股票型ETF合計獲凈申購超1200億元。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凈申購額超過340億元,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凈申購額也在150億元以上。
資金持續涌入ETF的同時,爆款基金再度出現。國金智享量化選股混合8月7日開始發行,截至8月18日,基金累計有效認購申請金額已超過本次募集規模上限20億元。8月22日,國金基金公告稱,國金智享量化選股混合8月18日的有效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結果為73.87%。
此外,還有多只ETF快速獲批,近期有望啟動發行,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8月21日,首批4只科創板100ETF獲批,同日,易方達國證機器人產業ETF、華安中證全指軟件開發ETF、國泰中證全指集成電路ETF、嘉實中證全指集成電路ETF也均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