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一、上周市場回顧
1、資金面
為對沖稅期以及1.45萬億MLF到期因素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上周央行加大了逆回購投放力度,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2671億。全周資金面均衡偏緊,資金價格有所抬升,R001運行在1.62-1.69%區間,R007運行在1.83-1.89%區間,上周五質押式回購成交量從前一周的7.9萬億回落至7.2萬億,一年國股存單收益率維持在1.86%附近波動。
2、利率債
一級市場:國債、國開、政金債、地方債發行量、償還量、凈融資額(與前一周比較)。
發行額(億元) |
償還量(億元) |
凈融資額(億元) |
凈融資額比上周 (億元) |
|
國債 |
2,605.50 |
601.30 |
2,004.20 |
665.80 |
地方債 |
533.55 |
172.07 |
361.48 |
626.30 |
政金債 |
1,320.00 |
1,515.10 |
-195.10 |
-19.10 |
國開債 |
510.00 |
1,495.10 |
-985.10 |
-1,175.10 |
數據來源:wind,2024-11-17
二級市場:
上周利率債市場繼續修復,全周收益率先下后上,截至上周五,除超長債之外,其余期限收益率均下行,收益率曲線中段表現相對更強。影響全周債市走勢的主要原因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落幕,財政重點在化債,未有更多超預期政策,債市在前半周主要交易財政不確定性落地行情,走勢偏強。周四至周五隨著各省陸續出臺用于隱債置換的再融資債發行計劃,市場對年末政府債供給規模擔憂升溫,再疊加資金面偏緊,利率債長端、超長端出現調整。截至11月15日,1年期國債收益率報在1.3875%,較11月08日下行1.87bp;10年國債收益率報在2.0948%,較11月08日下行1.19bp。中債總財富指數微漲0.13%,其中5-7年、7-10年指數漲幅較大。
周變化(bp) |
中債總財富總值指數 |
1-3年 |
3-5年 |
5-7年 |
7-10年 |
2024-11-08 |
239.07 |
209.64 |
230.13 |
249.41 |
245.62 |
2024-11-15 |
239.39 |
209.77 |
230.43 |
249.94 |
246.25 |
指數漲跌 |
0.13% |
0.06% |
0.13% |
0.21% |
0.25% |
數據來源:wind
3、信用債
一級市場:非金融企業短融、中票、企業債、公司債發行量、償還量、凈融資額(與前一周比較)
發行額(億元) |
償還量(億元) |
凈融資額(億元) |
凈融資額比上周 (億元) |
|
企業債 |
8.80 |
60.57 |
-51.77 |
-16.32 |
公司債 |
875.23 |
745.43 |
129.80 |
26.83 |
中期票據 |
1,140.70 |
560.36 |
580.34 |
727.44 |
短期融資券 |
932.10 |
484.52 |
447.58 |
454.43 |
數據來源:wind,2024-11-17
二級市場:
上周信用債情緒延續修復,收益率及信用利差多數下行,內部有一定分化,中低等級大多表現好于高等級,同時長久期高資質也開始修復,但持續性需觀察。中債信用債總財富指數微漲0.13%,3-5年指數表現較強。
周變化(bp) |
中債信用債總財富指數 |
1年以下 |
1-3年 |
3-5年 |
5-7年 |
2024-11-08 |
218.61 |
195.85 |
217.08 |
237.41 |
265.29 |
2024-11-15 |
218.89 |
195.97 |
217.33 |
237.95 |
265.53 |
指數漲跌 |
0.13% |
0.06% |
0.12% |
0.23% |
0.09% |
數據來源:wind
4、固收+
上周萬得全A下跌3.94%,北證50下跌3.38%,國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1.19BP,中證轉債指數下跌0.91%。美元指數上周上漲1.65%,10年美債收益率上行13.00BP,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上漲0.92%,標普500上周下跌2.08%。NYMEX WTI原油下跌4.87%,COMEX黃金下跌4.73%,南華黑色指數下跌4.26%。
國內市場方面,對內的監管環境的變化,包括打擊“抖音炒股”在內的一系列監管行為使得近期明顯脫離基本面的中小盤定價出現價值回歸。上周五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主要影響北證50成份股,以及長期破凈公司,對央國企有所提振。
上周特朗普提名多位鷹派內閣成員,尤其是國務卿人選盧比奧主張限制美國資本對華投資,引發資本市場擔憂,疊加美元強勢上行,外圍擾動下周內A股、港股連續下跌,呈普跌行情。
上周中證轉債指數下跌0.91%,整體來看溢價率變化不大。截至目前,11月轉債強贖傾向相比10月邊際提升,但仍處于略超50%的相對合理水平,如今年3月同樣有較多轉債觸發強贖,實際強贖比例也達到了50%,當前強贖傾向暫未達到極端水平,后續仍需繼續觀察。
二、本周市場展望
經濟基本面
1、10月份主要經濟數據點評
11月15日統計局發布10月份主要經濟數據,10月份工增當月同比5.3%(前值5.4%),社零當月同比4.8%(前值3.2%),固投累計同比3.4%(前值3.4%)。
首先,10月份社零同比明顯上升且高于市場的一致預期,鑒于最終消費在GDP同比的貢獻率最大,消費企穩回升是穩經濟的主要力量。從細分的行業看,受益于“以舊換新”中央財政補貼以及各地消費補貼等政策支持,家電、汽車、通訊器材類表現仍然較好,化妝品類增速回升迅猛。此外,一攬子政策落地后,房地產銷售面積回升,對家具類消費亦有所帶動。
其次,固投累計同比略低于wind一致預期的3.5%,房地產開發投資當月同比跌幅走闊至-12.3%(前值-9.4%),一攬子政策落地之后商品房成交面積回升,但仍然集中在庫存的消化上,對投資和新開工的拉動作用不明顯。
再次,10月份工增當月同比低于wind一致預期的5.6%,10月份發電量同比回落至2.1%(前值6%),或是工增回落的主要原因,與國內消費及出口關聯度較高的汽車、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則維持了較高的景氣度。
總體看,10月份經濟數據在消費的帶動下,呈現弱修復的態勢。而從價格上看,CPI、PPI不及預期,總需求偏弱的局面并未好轉。
政策面
1、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利馬舉行會晤
新華社利馬11月16日電當地時間11月1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習近平強調,大國競爭不應是時代底色,團結協作才能共克時艱。“脫鉤斷鏈”不是解決之道,互利合作才能共同發展。“小院高墻”不是大國作為,開放共享才能造福人類。中美關系穩定發展既關乎兩國人民,也關乎人類前途命運。中美要繼續探尋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實現中美兩國在這個星球上長期和平共存,多為世界注入確定性、提供正能量。
三、固定收益投資策略
1、利率債方面
11月8日財政化債方案公布后,上周上半周利率債表現較強,各期限收益率下行。隨著貴州、河南、江蘇、青島、大連等省市陸續披露用于隱債置換的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計劃,發行期限均為10年及以上,且15日河南發行的本輪第一只置換債結果弱于市場預期,市場對11月下旬至12月的政府債供給壓力擔憂升溫,再疊加近期資金面持續偏緊,利率債超長端調整較多,30年國債活躍券從上周最低點2.2320%上行至今日(11月18日)最高點2.3200%,調整幅度約9bp。
債市策略方面,最新公布的10月份經濟數據顯示消費邊際改善,而通脹水平仍然低迷,意味著總需求偏弱的局面并未顯著好轉,仍需要寬松的貨幣政策支持,也就決定了債市大方向未變化。至于年末置換債加速發行的情況,供給壓力或可控:一方面預計央行將配合政府發債,年末降準可期,還將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穩定。另一方面,在市場對于債市長期趨勢未有較大分歧的背景下,短期債市調整或將提升對年末配置型資金的吸引力。債市當前已進入年末配置資金布局期,且未來幾周各地發債計劃將公布,債市不確定性或將落地,逢調整期可加大對利率債的關注。
2、信用債方面
策略方面,重點關注“類利率”的信用債,如隱含AAA的高資質、高流動性普通信用債及國股大行二級債、永續債、同業存單。此外,可少量關注3年內隱含AA或AA+的中高資質主體。信用債的分層問題仍在深化,弱資質信用債的投資群體在逐漸減少,這類債券的進一步調整風險仍在,我們仍建議高度警惕,僅關注1年內的此類債券的票息價值。
3、固收+方面
權益方面,權益市場經過上周調整之后,風格可能繼續切換,海外事件不斷干擾風險偏好,權益市場呈現震蕩和高波動。策略上,繼續看好化債和央國企方向以及周期紅利品種,或具備低位的輪動機會和配置價值,另外,如科技軍工板塊超調,或也有機會和價值。轉債方面,轉債市場折價短期收斂不過長期來看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繼續收斂空間大。平價方面目前看短期向上向下大幅波動概率相對較小,關注未來政策落地、宏微觀數據驗證。總體來講中性偏樂觀,對于折價有保護的轉債可以保持關注。資產配置層面,當前處于政策空窗期及基本面驗證期,疊加外部不確定性增加,權益和債券市場均呈現震蕩走勢,建議在市場進一步明朗之前適度保持謹慎,權益市場關注風格輪動下的結構性機會,債券市場關注政府債供給增加所帶來的交易性機會。
(國金基金:謝雨芮、葉偉平)
數據來源:本文數據未經特別說明,均源自wind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本材料既不構成基金宣傳推介材料,也不構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由國金基金編寫,未經國金基金事先書面同意,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傳送、復印、復制、刊登、發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載觀點和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應被視為國金基金銷售任何公募基金、資管計劃或其他金融產品的要約,不構成產品未來投資策略及業績的保證。本材料所載內容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國金基金認為可靠,但國金基金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證。國金基金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委托財產,但不保證委托財產本金不受損失,也不保證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因使用本材料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國金基金不承擔任何責任。基金有風險,投資前請認真閱讀《基金合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在了解基金的特有風險并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獨立做出投資決策。本材料制作時間: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