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時間:2014-3-24
國金通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慶軍
在“傭金寶”還未面市的時候,國金通用基金與其他公募基金一樣,都在不斷嘗試與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互聯網大佬探討合作事宜,期望借道深度介入互聯網金融市場。
隨著今年初國金證券與騰訊戰略合作推出的“傭金寶”橫空出世,國金通用的金騰通貨幣基金(下稱“金騰通”)得以在互聯網金融市場揚帆起航。“金騰通”通過與“傭金寶”在服務上的高度融合,為互聯網客戶賬戶內的閑置現金提供增值服務,國金通用由此也成為券商系公募電商化破局的新銳。
“在得知國金證券與騰訊簽約時,我們非常興奮,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國金通用基金總經理尹慶軍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形容,“新基金公司需要這樣一個契機與大型互聯網公司開展深入且有延展性的業務合作。”
搭上大平臺
2013年7月,國金通用基金就組建了專門的網絡金融部布局電商,開始與數家中大型電商展開基金產品合作的溝通。正當他們努力探索互聯網金融之路的時候,一個難得的機遇出現在面前。
國金通用基金的第一大股東國金證券(持股49%),2013年11月與互聯網巨頭騰訊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在網絡券商、在線理財、線下高端投資活動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市場疲弱、新公司越來越多,國金通用已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慘淡經營,2011年成立以來遭遇連續三年虧損,雖然虧損幅度逐年減小。
談起創業初期的艱難,尹慶軍頗有同感,“在銀行渠道面前我們幾乎沒有話語權,基金發行時的各種費用加上大比例的尾隨傭金,如果后續保有規模不足,公募基金2~3年都是虧損的。”
然而,整個公募業的競爭壓力仍在加劇,目前基金公司家數已超90家。經歷了多年傳統路徑的發展,整個基金行業規模連年止步不前,國金通用的遭遇正是眾多中小公募的一個縮影。目前國金通用公募管理規模仍然靠后。
2013年下半年,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基,像“鲇魚”一樣爆發,一下子激活了整個公募業,各家公司馬不停蹄開辟電商渠道。然而,對于規模較小的公募來說,電商化的難度可想而知,僅靠自身實力與大電商深度合作機會極少。
依托國金證券與騰訊的戰略合作,國金通用通過“金騰通”這只產品找到了布局電商化的支點,“金騰通”也成為首只券商定制產品。
“火種”金騰通
貨幣基金就像一個火種,如今的基金電商開展得如火如荼,在支付寶等三方支付平臺、銀行在線平臺、基金直銷領域,都有不少公司積累了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的貨幣基金存量。與前幾種模式相比,保證金貨幣基金目前似乎尚未“成氣候”。
“金騰通”實質就是一款保證金理財產品,它的優勢除“傭金寶”平臺超強的快速開戶能力外,主要還體現在三個方面:簽約客戶賬戶內的閑置資金會自動購買“金騰通”;最小的申贖單位只有0.01元;較大部分貨幣基金更低的管理費率:一般貨幣基金管理費0.33%,而“金騰通”僅0.2%,另給銀行托管費0.05%,國金證券不收任何銷售服務費,三費合計僅有0.25%。“我們把壓縮的費用全部還給投資人。”尹慶軍介紹,目前其他貨幣基金三費合計平均約0.6%。
在尹慶軍看來,“傭金寶”給國金通用帶來的能夠看得到的影響,就是客戶穩定上升的趨勢。與有些產品首發時收益率很高,之后收益率下降、資金贖回不同,“傭金寶”給“金騰通”帶來了一個穩定的客戶群。
不過,“金騰通”這類保證金貨幣基金對流動性的要求更高。齊魯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馬剛日前就表示,“該類產品面臨的問題是經常發生的申贖受限,使得便利性大打折扣。”
而貨幣基金帶給公募的管理費收入畢竟有限,基金公司還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傭金寶”主要針對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群體,但互聯網用戶容量大且多元化,用戶屬性和產品風險偏好如何細分?尹慶軍的設想是:未來產品的提供趨勢將擴展到更多品種,包括債券、股票、期貨、對沖等,通過大數據篩選各類風險和收益偏好的人群。
電商新思維
中國公募業自誕生以來,市場以及行業都經歷了多次的牛熊轉換。2008年開始到2012年,整個基金行業陷入低谷,規模不斷萎縮,不少行業的創業者開始陸續退出基金業。
有別于其他多數公募領軍人物,在2012年7月擔任國金通用基金總經理后不久,尹慶軍就提出,國金通用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將探索適合自己特點的專而精的發展路徑。
對于公司未來3~5年的發展戰略,尹慶軍表示,國金通用依托全過程和全員風險管理,以市場化機制為導向,開拓以量化和指數為主、兼顧固定收益的投資業務,積極探索網絡金融等業務模式,并通過子公司開展財富管理新業務。
“可以大膽地想,但做的時候別違規。互聯網的典型做法是不斷嘗試,走不通就換一種方式。我們做產品時也要反復嘗試,但不能觸碰底線。”對于布局互聯網金融領域,尹慶軍如此表示。
當整個行業都為了與電商合作而戰,在收益率、T+0贖回上限等方面“血拼”時,誰會成為最后的贏家?
“沒有誰戰勝誰的問題,電商氣勢如虹殺入金融領域,大有顛覆之勢,但其實從目前來看,更多的是思維的顛覆。電商揣摩客戶的心態,關注用戶體驗,這種思維方式是金融企業比較欠缺的,電商對思維方式的沖擊是最有效的,使金融機構更注重客戶體驗、反應更快速。”尹慶軍稱。(作者:李靜瑕 周綰綰 婁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