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朱妍
1999年春天,距離第一只公募產品呱呱墜地不到一年,一位來自河北的年輕人悄悄地從編譯系統走出來,投身公募這個全新的朝陽行業,并就此開始了長達19年的漫漫征程。
文人出身的他彼時并無金融經驗,可謂與行業一同成長。經過了在“老十家”的磨煉,從籌備新基金到成為一家基金公司的頂梁柱,如今的他已頭發花白。“我或許是最不適合擔任基金公司總經理的人。”
他總是這么謙遜地說,卻又穩穩地把握著船舵,讓一家新生的基金公司在正確的航道上行穩致遠。他就是國金基金總經理尹慶軍。
在與尹慶軍交流的下午時光里,記者如沐春風。他談吐儒雅、詼諧,時常夾帶風趣的故事,如一名智者讓人茅塞頓開。在他看來,基金行業未來將大而美,而中小公司也將憑借獨特的發展戰略占有一席之地。
緊跟時代前進步伐
來自河北的他,從小就是一個不用家長操心的孩子。改革開放后,考大學成為除當兵以外的重要出路。擅長學習的他趕上了高中兩年制與三年制試點并行的好時機,深刻感受到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于是全身心投入學業。當年他考上北大國際政治系時,河北省只招3人,全班也才20余人。
很多大學生并沒有想過未來要做什么,尹慶軍也沒想過會做金融人。要知道,當年他高考的第一志愿可是中文系。1991年他參加工作,進入了中央編譯局,開始與文字打交道的8年歷史。
當被問及怎么會想到從安穩的體制內轉到一切未知的基金業,尹慶軍笑道:“只能說是機緣巧合,當時連什么是基金都不知道。如果真要問為什么,可能是因為外部變革已經很明顯,加上當時自己還年輕,就抱著嘗試的心態前去基金公司應聘。”
尹慶軍的第一份公募崗位始于“老十家”的博時基金。“當時應聘博時基金,是在30多人中選出3人。我特別幸運,這家老牌公司對我的基金業生涯幫助良多。”他說。
回想轉行時的情況,尹慶軍說:“那時基金業太年輕了,博時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8歲,每個人都是行業的寫照——工作節奏快、充滿活力。在那樣的環境中,人仿佛回到了韶華歲月。”
2007年,A股進入大牛市,資本市場為之沸騰,許多新基金公司也欲加入投資大軍。正是那個時候,國金基金進入孵化期。擔任過博時基金董秘、人力資源經理等職位的尹慶軍,作為一名行業老兵也應邀加入籌備隊伍,并隨著2011年國金基金的成立,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在正確的道路上快跑
文人出身的尹慶軍從未間斷過讀書。聊到近期看什么書時,他熟悉地從占據辦公室整面墻的書架上拿出幾本給記者講起了心得體會。在尹慶軍隨手拿來的一本書里,各色熒光筆勾畫的重點數不勝數,其中一些批注令記者記憶深刻。
比如在《大滅絕時代》一書中,尹慶軍點評道:“肉食類動物有尖銳的牙齒、爪子便于撕扯獵物,而許多食草類動物有蹄子,可以跑得快,胃也層層疊疊便于消化。肉食類動物與食草類動物根本不用比較,憑借不同的身體構造,不同種類的動物都可以活得很好。這就好比中小基金公司無須照搬大基金公司的生存模式,與其東施效顰,不如探索適合自己的一套生存系統。”
尹慶軍正是以這樣的思路,為國金基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行業定位。國金基金成立之初也曾效仿成熟大公司的做法,建立以主動權益為主的投資研究團隊、渠道代銷和機構直銷等部門。不過,現實的骨感令他們看到了中小型基金公司和大型基金公司之間的差距,以及通往這條路上的重重阻礙。
想起2012年8月第一只產品的發行工作,尹慶軍感慨良多。當時小基金公司與大行合作艱難,由于知名度低且可能虧錢,銀行缺乏發行動力,渠道面很難打開。作為總經理,當時尹慶軍還兼任銷售工作。為了這只產品的發行,他一周內連續跑了哈爾濱、深圳、上海、青島、太原多地,還在上海經歷了“百年難遇”的大暴雨,過程不可謂不艱辛。即便如此,最后該產品還是通過發起式的方式,從股東方、高管處籌集1000萬元才得以順利成立。
“這樣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首只產品的發行讓尹慶軍認清了現實。新公司沒有銀行渠道,也沒有雄厚的資金方,加上優秀投資人才存在高流動性導致業績不穩定,這些情況讓他和股東方達成一致觀點——要為國金基金定制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說干就干。同年10月,國金基金20多位骨干成員在京郊開了一天一夜的封閉會議。經過反復討論,大家決定放棄原來模式,聚焦于量化和固定收益投資,同時發展電子商務,即后來的互聯網金融。這一決定得到了股東的大力支持。此后,公司每半年召開一次戰略會議,對公司選擇的核心業務方向進行評估和確認。至今公司發展的定位越來越清晰,方向一直沒有改變。
2017年,國金基金旗下所有主動權益類與固定收益類產品均取得正收益,且有5只產品過去2年的凈值增長率排名在行業前10%。雖然從資產規模上看,國金仍屬于小公司,但已具備穩定的投資盈利能力。
尹慶軍表示,在重點發展的量化領域方面,采用優勢互補的4個投資事業部模式,依托“國金量艦”運營平臺,可支持多個量化團隊大規模穩健運作。
固收方面,未來公司將依托“國金天盾”債券分析系統,爭取非銀行委外項目和保險資金定制業務,在純債、二級債、雙債三個方向布局產品。互聯網金融方面,除繼續做好對接國金證券“傭金寶”的金騰通、對接微眾銀行“活期+”的眾贏貨幣基金,還融合量化和固收投資優勢,將為互聯網客戶定制系列類固收產品,并為客戶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體驗。
“我們并非追求‘彎道超車’ ,而是在走一條生存之道。”尹慶軍坦言,“幾乎所有人都認為FI賽車轉彎處是個超車機會,殊不知那兒有多兇險。我希望國金基金是在直道上快跑,搶不過大公司也沒關系,只要真正積攢專業優勢,在正確的道路上使勁跑就對了。”
推動公司發展的核心是人
被問及進入基金行業前后感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尹慶軍毫不猶豫地說:“原來主要與文字打交道,現在是與很多人打交道。文字是顯性、固定的,只要有足夠細心就不會出錯,而人的內心是隱形、變化的,常讓人有意外的驚喜和無奈。”
在博時基金擔任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期間,尹慶軍曾拒絕了一位應聘信息技術部程序員的人,此事令他至今印象深刻。當時他只覺得這位技術人員樸實忠厚,但在技術和溝通方面沒看到明顯優勢。不料幾年后,這位應聘者居然成了一家大基金公司分管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副總經理,且業績突出。
“是我當初看錯了人,還是人家進步飛速呢?”尹慶軍說,博時基金在IT方面人才濟濟,假如那時將那位技術人員招進博時,幾年內最多不過成為高級程序員。對那位技術人員來說,沒被錄用是幸運還是不幸?
尹慶軍發現,識人不易,環境和時機更可造就人才。所以,在國金的管理實踐中,他特別重視尋找和識別人才,并努力營造搭建可以讓人才專心做事、發揮才能的環境和平臺。
從2016年開始,國金基金陸續有多位資深的投資、銷售、IT人才加盟,其中包括具有10年以上大基金公司固收、量化投資經驗的資深基金經理,具有多年海外對沖基金投資經驗的清華大學教授,具有多年銷售服務經驗的資深市場總監等,公司的投資和銷售能力由此得到了大幅提升。
“我是巨蟹座,這個星座特點是細心,缺點是有點‘婆婆媽媽’。”尹慶軍說,“管理國金基金時,我一直克制完美主義的沖動,放手讓懂的人去做。”
尹慶軍之所以成為員工較為認同的領導,與他的管理方式不無關系。在尹慶軍看來,沒有人希望被人指手畫腳,甚至被當成棋子。在國金基金的文化中,他希望員工能在既定目標的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展才干。“我特別推崇橋水公司創始人的說法,失敗是一定會有的,從不犯錯才最令人擔心,重要的是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他說。
尹慶軍認為,基金公司不僅要廣納賢才,而且還要讓人才在愉快的氛圍中工作,分享公司進步的幸福感。談話中,他拿出一本由所有員工匿名網上投票得出的公司滿意度調查表,并自豪地為記者介紹,去年公司最令人滿意的十項中包含了公司價值觀認同、高管尊重人才等內容,滿意度達到100%。即使是最不滿意的十項,如薪酬等硬要求也有超過69%的認可。
國金基金的核心價值觀是“公開、精細、尊重”。除了每年的滿意度調查,公司經常通過日常談話、郵件、會議等方式廣泛聽取員工意見,特別是刺耳的不同觀點。他直言,公司鼓勵員工吐槽,不怕問題多,解決一個就少一個。
除此之外,公司還采取了合理的激勵方式。如通過組合事業部等市場化機制,確保對公司貢獻大的員工獲得更多的回報。股東也已著手對部分核心人員實施股權激勵等,合力創建以人為本、幸福工作的企業文化。
對基金業新征程充滿期待
轉眼間,公募行業發展已經20周年。經歷了行業所有變遷的尹慶軍,對此感觸頗深。
在他看來,基金業從最初十幾只封閉式基金、200多億元的規模發展到現在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2萬億元,可謂滄海桑田。其間整個行業有過幾次起伏,但總體是健康的、持續壯大的,基金公司的發展道路也由同質化逐漸走向多元化。簡單地說,公募前10年,基金公司的股東、經營模式、產品都很相似;后10年,股東、經營模式和產品日益多元,競爭也加劇,但同時也給差異化發展的公司提供了空間。
對于基金業下一個20年,尹慶軍抱有極大的信心。他認為,正如很多經濟學家預測的,下一個20年中國很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伴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公募基金業也必將繼續發展,市場規模朝著接近或超越美國基金業的方向邁進。屆時,中國的基金公司有望成為全球投資者的服務機構。
聲明: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篇文章轉載自其他媒體,其中所載的數據、觀點及資料僅供參考,不代表國金基金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需轉載,請注明最初發布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