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上周市場回顧
上周A股有三個交易日,市場呈現出震蕩走弱態勢,節前避險情緒上升,疊加宏觀數據偏弱的影響,均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產生了一定的壓制,但市場整體跌幅不深。上證指數連續三日小幅下跌,整體下跌幅度為0.5%,滬深300指數跌幅為0.4%。寬基指數中漲幅較好的是北證50,上漲了2.4%,這是前一周下跌2.2%的反彈表現。目前市場整體缺乏方向,仍然維持震蕩格局。上周成交額日均為1.10萬億,較前一周的1.15萬億小幅下降,反映投資者的情緒在節前受到影響,但整體仍然保持穩定。
上周科技風格表現較好,周漲幅為1.7%,傳媒和計算機行業指數分別上漲了2.7%和2.5%。這種上漲可以理解為風險偏好的回歸,因為對比4月的情況看,科技風格整體仍然下跌4.5%,而消費和金融風格的跌幅為1.2%、1.9%。在美國新貿易政策影響下,投資者在4月份,尤其是中上旬對穩定類的金融板塊,以及內需主導的行業板塊偏好加大,同時試圖規避春季躁動過程中漲幅較大的科技成長板塊。這種情況在投資者情緒逐步穩定后,有一定的修復,表現為科技風格上漲,而金融風格下跌。此外,上周房地產表現較弱,一方面是對政策的預期有所落空,投資者期待進一步更大力度的地產刺激政策但并未兌現,另一方面是市場銷售數據的轉弱,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4月同比增速為-12.9%,而3月和1-2月分別為2.5%、0.6%,短期內房地產的銷售仍然面臨壓力。
上周統計局公布了4月份PMI數據,顯示生產、需求、庫存、價格等數據普遍回落。制造業PMI數據下降1.5個百分點至49%,其中采購量和新出口訂單下降幅度最大,分別是5.5個百分點和4.3個百分點,顯示生產和需求的同步下降。新訂單下降2.6個百分點,這是市場對于美國全球新貿易政策的擔憂。從出口數據分析,自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以來,我國對美出口的增速明顯高于整體出口,這主要是搶出口所致;而新一輪關稅政策之下,需求減弱和前期的透支,都影響未來一段時間的出口預期。然而美國對非中國地區的關稅雖然有所增加,但仍然較為溫和。若未來美國進一步加大對其他國家的關稅,則可能會導致全球需求的進一步下降。4月的非制造業PMI數據也同樣有所回落,下跌0.4個百分點至50.4,仍然保持在擴張區間。整體分析,國內需求回落的壓力進一步增大,生產和價格也繼續承壓。
二、本周市場展望
上市公司業績進一步企穩,但后續基本面的沖擊仍需消化。從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數據看,A股營收增速分別是-0.42%和-0.37%,非金融石油石化則分別是-0.78%和0.36%,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角度看,A股整體增速分別是-2.98%和3.48%、非金融石油石化分別是-13.82%和5.15%。可以看出,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剔除影響最大的金融和石油石化板塊,A股業績已經開始呈現一定的筑底態勢。然而,結合我們前文對PMI的分析,以及目前的市場預期,后續來自外需的影響依然較大。一季度搶出口帶來的業績可能難以延續,而進一步的需求走弱預期仍難以打消,因此對于二季度的業績仍然保持謹慎態度。從基本面的維度看,二季度出現趨勢性的好轉仍有一定的難度。
從行業的角度看,周期制造板塊中,除基礎化工增速轉正,其余基本維持利潤持續負增長格局,可選消費業績增速邊際走弱,家用電器維持雙位數增長;TMT板塊顯示出較強的業績韌性,或業績改善、或業績持續增長,其中電子行業業績韌性最強;而地產鏈呈現持續惡化。
估值維度仍然維持樂觀,主要是資金的情緒較為穩定,且有監管層的呵護,融資余額也維持在1.79萬億以上。因此,在寬松的市場資金格局下,雖然有基本面的壓力,市場在二季度整體或仍然維持震蕩的格局。
三、權益市場投資策略
四月份A市場呈現出防守態勢,金融和消費表現較好,主要是外需預期變化導致風險偏好的下降。隨著市場對此因素的逐步消化,預計市場的風險偏好邊際提升,關注科技板塊。從產業周期看,人工智能仍然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線。
數據來源:本文數據未經特別說明,均源自wind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本材料既不構成基金宣傳推介材料,也不構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由國金基金編寫,未經國金基金事先書面同意,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傳送、復印、復制、刊登、發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載觀點和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應被視為國金基金銷售任何公募基金、資管計劃或其他金融產品的要約,不構成產品未來投資策略及業績的保證。本材料所載內容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國金基金認為可靠,但國金基金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證。國金基金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委托財產,但不保證委托財產本金不受損失,也不保證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因使用本材料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國金基金不承擔任何責任。基金有風險,投資前請認真閱讀《基金合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在了解基金的特有風險并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獨立做出投資決策。本材料制作時間:2025年5月6日